“会说话的文物”助力重庆旧城改造

“会说话的文物”助力重庆旧城改造

原标题:“会说话的文物”助力重庆旧城改造

从长江北岸,跨过百年前的老城墙,沿解放东路西行至白象街,精致的建筑诉说着重庆老城的繁华往昔。走在重庆市渝中区南纪门大街,古朴典雅的重庆老城区在眼前展开。

这里曾经是重庆最繁华的街道,也是很多“老重庆”想“逃离”的地方。

脏乱差,棚户区,交通拥堵。回忆起多年前的南纪门街,居民尹昌华摇摇头说:“那时候这一带到处都是矮房子、破房子。”商圈的高楼大厦与这里的棚户区形成鲜明对比,很多建筑遗迹都藏在棚户区里,无人问津。

游客在传统景区山城巷游玩。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南纪门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军说,南纪门街道位于重庆“母城”的下半部。它是渝中区最小的街道,面积只有0.65平方公里,却有19个文物、博物馆单位。

在保护的基础上,如何让文物“开放”,创新性地讲述重庆“母城”记忆,成为渝中区旧城改造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改造后的十八梯传统景区。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走进位于白象街传统区域的重庆药材协会大楼旧址,中西合璧的阁楼精致典雅,罗马柱上的浮雕图案全部由中药材制成。早在明末清初,药材协会大楼所在的楚奇门区就是重庆著名的山货药材集散地,成为西南地区连接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四省的中转站。药材协会大楼作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重庆药材市场的百年辉煌。

姜军说,对于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我们不进行大拆大建,而是注重保护、活化和传承。在保留历史文化风貌和原生态建筑肌理的基础上,拓展公共空房间,植入现代业态,促进文化、旅游、居民生活的融合。

现以药材协会大楼旧址为核心,加快建设医药文化产业示范园,布局中药材展示交易、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现场体验馆、药用食品饮料等业态。,推动中医药产业与周边传统景区的融合发展,努力将中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兼具展示、旅游、购物、餐饮、体验等附加功能的复合型产业。

修复后的药材协会大楼旧址。(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对山城巷、十八梯、白象街进行产业升级,在景区引进了一批具有山城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商业业态,提升了景区知名度。”重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迪兵说。

从去年开始,山城巷彻底改造,“棚户区”成为热门“打卡地”;八阶更新,城市文脉在发展中延续;白象街档案升级唤醒重庆开埠文化商机活力...

同时,南纪门街道投入2.1亿元改造16个老旧小区住宅93万平方米,改善配套环境2.53万平方米,持续优化生态空;推进乱丢乱写乱停乱摆专项整治;对影响街道形象的劳动力市场、旧家具市场,根据市场功能和特点逐步关闭,加快重点地区环境和业态结构升级。

街道很美,文物“活”起来,工业欣欣向荣,“烟花重庆”的记忆重现。古厝塔、特色民居、店铺、作坊...传统风格建筑以鲜明的地方元素讲述着重庆故事,承载着重庆人最强烈的乡愁。(记者李晓婷、吴锟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会说话的文物”助力重庆旧城改造
本文地址:http://cng.55jiaoyu.com/show-28262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