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成积极财政“先手棋”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成积极财政“先手棋”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成积极财政“先手棋”字体:小中大分享到: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成积极财政“先手棋”2021-12-28 07:28:40来源:中国青年报

稳中求进,开新局,今年新增减税降费将达1万亿元。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使其成为积极金融的“先行者”

“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强化政策执行力度”将是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先手棋”。今天,全国金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市场主体”和“减税降费”为关键词,部署了明年的任务。

会议指出,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将提高效率,更加注重精准性和可持续性,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更大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第二,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度;第三,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证重点项目建设;第四,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守住基层“三个确保”的底线;五是坚持党政机关过紧生活,一切节俭;第六,严肃财经纪律,整顿财经秩序。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努力稳定宏观经济市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提出了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的重点。

上海交通大学开元法学院副教授、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化宇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这七个方面的落实其实与财政工作有关:宏观政策中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准确、可持续;在微观政策上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动需要加大对各类主体的财税支持;战略科技在政策上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在社会政策中,财政对民生的托底功能和对社会建设的支撑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王华玉认为,在这些工作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以保企业为重点。企业保住了,居民就业就保住了,基本生计、工资、基层运转就保住了。

这将通过“实施更大的减税降费”来实现。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明年财政部将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红利落地。加强中小企业救助帮扶,落实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继续实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费减免奖补,支持一批国家级专业化创新型“小巨人”企业,鼓励地方政府安排中小企业救助资金。着力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

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合计约7.6万亿元。刘昆表示,2021年,预计全年减税降费将达到1万亿元。在此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更可持续”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考虑财务可持续性的需要,实施帮助企业脱困的政策,平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越来越重要。

王化宇认为,这个命题涉及到如何看待“舍与得”、“负与正”、“得与失”的辩证关系。“舍”是政府适当减少短期税收和财政收益,“得”是企业保住了,社会大局就保住了;“负”是指适当调低经济增速预期甚至接受同期下滑的战略力度,“正”是指内生变量的动能储备换取经济增长为后续经济保持可预期的增长潜力;“失”就是很多方面的工作可能要让位于“六保”和“六稳”。与通常年份和正常发展时期相比,存在一些不足。“增益”是指经济金融政策侧重民生保障。

他说,只有“作出适当的选择”,才能确保经济发展在困难的情况下遇到困难,并保持战略韧性,才能在汹涌的海浪下非常沉着地驾驶中国经济的巨轮,从而获得和聚集人心。“民生连着人心,人心凝聚人的力量”。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减税降费促进了“六保”和“六稳”。虽然财政收入减少了,但可以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举债融资,统筹财力,推进“三保”和“防风险”工作。

这位财税学者建议,债务需要资源,仅仅依靠地方现有财力是不够的。只有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才能真正把握基层“三个确保”的底线。

杨志勇说,明年的财政支出强度需要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性。“稳定”包括宏观经济稳定和财政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特别注意政策的有效性”。(记者张俊斌)

【纠错】
  • 姓名:
  • 专业:
  • 层次:
  • 电话:
  • 微信:
  • 备注:
文章标题: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成积极财政“先手棋”
本文地址:http://cng.55jiaoyu.com/show-269687.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热门文档

推荐文档